《张镇桥村志》序
发布时间:2023-08-24 20:01 文章来源:乡村振兴网 作者: 蔚楠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揣着记忆,带着希冀,家乡的第一本村志《张镇桥村志》历时一年半,经编写人员辛勤编纂、精心琢磨,终于纂修成书、出版问世了,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于的村民也自此有了属于自己的村史!翻阅这部村志,犹如打开了张镇桥村1700多年来沧桑变迁的历史画卷,追忆过往和记录当今在这里融合交会,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印记让人浮想联翩心潮逐浪高,内心涌动着特别的亲切感。
盛世修志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有责任为后人留下一部系统的、详实的地方史料,以鉴古知今,启迪未来。由于张镇桥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的自然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大背景下正逐渐消亡,属于这些村庄独有的历史记忆也随之渐渐消逝。因此,编纂《张镇桥村志》显得尤为紧迫,这关系到给全村人民留住乡愁记忆,留下永久的怀念,是必要的抢救性文化工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文化价值——“乡愁”情感下的精神家园的重塑工程,我们必须义不容辞担当起的历史重任。
可喜的是,在主编秦建平先生的带领下,《张镇桥村志》不落窠臼,不步人后尘,多个篇章都是独到的原创并有诸多可圈可点。首先映入眼帘是扉页上的一首独具匠心的诗:“张镇桥村,惠山西麓,舜柯山北,壤地肥饶,稻稷易植,东晋便有村落置其中,千年古村也。”寥寥数语,精准地描摹了张镇桥村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及江南风貌,可谓是志书的点睛之笔。在“自然村落篇”中,弥补了村民拆迁时没有留下清晰完整的记录自然村貌的视频或照片之遗憾,采用了2004年卫星拍摄全景图,还原了拆迁消逝的17个自然村真实面貌,这样即便岁月更迭,后人也能从图中追寻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模样,这“根”就永远不会断掉。同样,在“自然村落篇”中,秦建平先生在张镇桥村23个自然村的村名传说和自然村的主要人文景观上深挖风土文化故事,并写出了古代村落地名由来的诗句。这样独特韵味的诗,既反映自然村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又成为后人从诗词的字行间里去探究村庄的历史故事,让人觉得分外有意思又特别亲切,乡愁情愫在合拍共鸣上得到舒展和口口相传,它在同类志书中独树一帜,尽彰文化底蕴和添饰璀璨珠玑。在“农村建设篇”中,由于张镇桥村是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最大的拆迁安置安居社区,把有关内容编入村志,顺理顺章也成为亮点。青龙桥、尖上、马塔浜三个自然村打造了美丽乡村样板,凸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张镇桥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张镇桥村有百年老街、原张镇设有“戴帽子”高中,这些都是历史积淀,编入村志均增添了厚重感。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张镇桥村人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智慧和力量。张镇桥村人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淀下厚实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风鼎盛,这是人们对张镇桥村的概括。
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要靠后人去创造。我相信,张镇桥村在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一定能够谱写出最壮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恭撰此文,表达对家乡张镇桥村的深深热爱,并祝愿张镇桥村明天更美好。
 
 
                                   
                云南昆明军区原蒙自军分区副司令  
                                                                           2022年10月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指导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