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居农村的人,在思想上呈两极分化,六十年代以前的中老年是从事农业的主力军,大多数人的想法一直在“种养在人、盈亏在天;对销路好坏、价格高低无能为力”圈子里打转转。年轻人或有经商天赋的人知道商品由市场来选择,销路与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规律,但他们不愿意留在农村发展。
2、农业基础薄弱,甚至仍然处于九十年代的水平,依靠劳动密集型发展农业,限制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又增加生产成本投入。
3、像洗果场、白马蹄(已削皮的马蹄)收购点这类富民产业仍处于有原料就开工,没原料就歇业的状态,富民产业发育不全会影响当地农民就业和收入,也会拖延农民脱贫致富前进的步伐。
针对农村现状,荔浦青山认为要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发展农村、振兴乡村,应当选择地理位置较好或富民产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村为试范点,用试范点需求的人力、农副产品发展周边农村,这种以点带线,以线成面,最后整体发展的模式肯定要比全面开花的方法更有效、合理。接着就是解决人才、钱财这二个大问题:
一、人才很重要,留住人才就有机会留住离乡求发展的年轻人
我家乡老人常说有人就有一切,没有人一切成空,如今要发展农村、振兴乡村,不能简单地在村里宣传、刷路边房屋外墙的面子工程,而是依靠农村的人间烟火气,留住可以带头致富的人才、让这些人或外地人到农村寻找创业机会,做与乡村相关的富民产业,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会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相应的,只要当地的农业基础稳定,种养有奔头;就业机会大于工资水平提高,在远走不如近爬的心理作用下,自然会有年轻人留下来。
二、城乡建设资金的倾斜度区别很大,农业农村的基础建设资金相对城市建设资金要少很多,当今社会的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可以说是用农村调零为代价发展起来的。现在要发展农村、振兴乡村,仅依靠民间的资金求发展,效果是比较缓慢的,若有政策扶持与建设资金稍微倾斜向农业农村建设方面,农业与富民产业就有很多机会发展起来。
总之,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发展农村、振兴乡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有效有力的措施,留住各类人才、留住离乡求发展的年轻人;加大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夯实基础。农村人或农业投资人才会觉得做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才能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