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与酒文化漫议
发布时间:2021-11-13 10:56 文章来源:乡村振兴网 作者: admin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 >
                韦 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不懈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诉求,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生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符号,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节,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酒文化所衍生出的酒礼、酒令、酒俗和酒政制度等等,同生肖文化一样,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西方占星术中,您的星座是什么?它由您的生日在日历上的时间所决定。但是按照中国的生肖,它是您的属相,正好与你出生年份的动物相匹配。您可以从生肖的不同象征意义中去感悟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诸如,生肖鼠富有“灵性”并且生命力旺盛;生肖牛重“感情”并且勤劳刚毅;生肖虎勇猛笃行并且慈悲为怀,等等。
生肖文化和酒文化都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是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情感样式和梦想追求的不同表达和集中体现。魏晋有刘伶嵇康,唐有“醉八仙”,宋有苏轼“对酒卷帘邀明月”,晋有王羲之“兰亭流觞”,明有唐寅醉酒花下眠……不尽江河滚滚来,多少诗篇为“酒”吟。生肖文化与 “酒”像孪生兄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并滋长出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都与酒难舍难分!从温酒斩华雄到煮酒论英雄,从心惊鸿门宴到杯酒释兵权,无不令人慨叹!当“酒”从可以触摸的物质形态上升到“心灵”感知的精神层面,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慷慨情怀、人情冷暖、世事苍凉、桀骜不驯、傲骨伟岸和独行特立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低饮浅酌,还是举杯豪饮,文人墨客和人民群众所创造的酒文化也同每个人所属的生肖一样,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的道家文化与儒家思想都赋予酒文化以独特的审美品格。庄周主张天人合一,把人生的至高境界建立在绝对自由、忘却自我的基础上,这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在实际生活中,酒能让人至善至美,也能让人荒淫无度,好的酒德应是节制有度。北宋时期佛印、苏轼、王安石和宋神宗都有一首《酒色财气歌》,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格局也不同,同样是酒色财气,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相传,有一天,苏轼到大相国寺去拜访佛印禅师,佛印不在,抬眼看到禅房墙壁上佛印的一首打油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佛印是僧人,他认为“酒色财气”是围困世人的墙,只有跳出墙外,才能延年益寿。苏轼却不以为然,当即提笔在旁边写道:“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苏轼认为,适度饮酒是好事,恋色不沉迷才对,爱财应取之有道,不生气是修行。不久,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也来到大相国寺,看到佛印与苏轼的《酒色财气歌》,颇感有趣,于是命王安石也和一首,王安石略加思索,吟道:“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王安石以政治家的视角,认为“酒色财气”非但无害,而且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宋神宗看后,非常赞赏,也乘兴和了一首:“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很明显,宋神宗认为只有让百姓享有“酒色财气”才能实现国家强盛。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生肖动物中诸如忠诚担当、善良仁义、知恩善报、团结协作和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都需要我们今天进一步发扬光大。
古今多少事,不尽东流水。十二生肖与酒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就束迷人的光,给人以温雅的能量,一定会让您感到美妙与美好,看到诗与远方!
 
作者简介:
韦诚,男,1962年6月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获得者。2019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奖和全国第二届中国•昭明文学奖;2020年获《中国最美游记》第四届全国大赛奖和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等。
代表著作《方法论系统引论》和《方法学—科学发现的理论基础》被誉为方法学理论系统的开山之作。《千重山 万重水—哲学意义上的旅游和文化》不仅是对日月山川的低吟浅唱,更是对生命的自我批判和哲学反思。科普文学读物《动物的爱情传奇》《动物的战争传奇》《动物的文明传奇》《动物的义举传奇》(中英文版)和《十二生肖传奇》(中英文版)销往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并被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列为农家书屋出版物推荐书目。
业绩被收入联合国人才计划委员会主任乔•安东主编的《人类主流人物辞库》(第86卷)、张岱年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国百科学者传略》、《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和《中华优秀人物大典》等。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