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的贵州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贵阳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非遗可持续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开幕式现场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邓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天翼、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原处长张诗莲、贵阳市非遗中心主任张彬、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左丹、贵州省社区康养示范项目——脊享驿站品牌创始人饶誉珍等领导嘉宾与参会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科研处处长王伟杰主持。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左丹致辞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左丹致辞,她首先对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我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工作。在学校的持续投入下,民族民间教育基地得到了一系列的发展;二是重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基地在近年来获得多项荣誉奖项;三是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工作。基地响应国家号召,举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班”,吸纳了版画设计、民间美术等专业师资,依托每学期开展的“研习班”实现学习成果转化。
她表示,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将进一步提高贵阳市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有利于推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同时,为今后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讲话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在民族民间文化建设中贵州走在了前列,“多彩贵州,特色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为非遗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非遗文化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非遗文化要加强顶层设计、法规建设、规划建设,以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天翼讲话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天翼表示,文化新则民族新,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推动非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非遗文化与民间文化蕴含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智慧,对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推进,非遗文化与民间文化也面临着守正与创新、保护与活化、坚守与赋能的难题与挑战。希望通过今天类似的活动与会议的深入研究讨论找到乡村振兴与非遗文化、民间文化等内在逻辑,为贵州乡村振兴与文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贵州省社区康养示范项目—脊享驿站品牌创始人饶誉珍讲话
贵州省社区康养示范项目——脊享驿站品牌创始人饶誉珍表示,近年来脊享驿站深度融合康养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形成联动发展,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脊享驿站品牌的使命是“守护世人脊梁,愿享一家健康”;愿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脊享驿站,让世界健康起来”;梦想是“健康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强大一个民族,为健康世人的中国梦而奋斗”。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邓婕致辞
随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邓婕副处长致辞并宣布论坛开幕。在致辞中,她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要深入发掘深植于民间的非遗文化,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转化。充分发挥非遗文化涵养乡村文明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要进一步利用非遗工坊与传承基地,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将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注入合力。要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时机,用足用好用活政策资源推动非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会议现场图
合影留念
据悉,开幕式结束后,本次论坛围绕贵阳、贵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贵阳、贵安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贵阳、贵安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贵阳、贵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贵阳、贵安非遗数字化保护;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建设;贵阳、贵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相关议题开展主旨发言与交流。本次论坛将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可持续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新媒体中心
文字|邹罗乐 廖清
图片|校媒摄制部 陈锌光 胡利东 陈庆庆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