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科技 >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不蹭热点专注科研

发布时间:2018-04-26来源: 编辑: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和具体的六大任务,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行动全面展开。

人工智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不论老牌工业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分一杯羹。其实,低调的航天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破局”则来得更早,大部分人追随的时候,航天人就已经把目标定位到军工领域的“领跑者”了。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不蹭热点专注科研

提起人工智能技术赵英海博士是侃侃而谈。中国青年网记者谢东樱摄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5所的小会议室里,赵英海博士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军、民及融合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侃侃而谈。有别于讲概念、谈设想的泛泛而谈,他专注于技术转化与价值实现。低调的航天人原来已早于人工智能热潮,在军、民两个领域做好专业研发布局,并已经用人工智能途径破解了难题,实现了产品性能提升,取得傲人成果。

2015年,对于赵英海来说,长期的前沿知识学习和专业积累,有了可能的用武之地。在某项军品研制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对整个项目形成极大挑战,所内召集专家进行集中研究。这时,在技术创新室的赵英海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不用更改硬件,用软件算法攻克问题的解决思路。“那你就先试试吧”“把问题想简单了”,在质疑声中,赵英海带领团队采用在当时看来最“简单”的方法,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让许多专家大吃一惊。为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将该方案送至高校进行复验,最终证明了这个“简单”方案不仅能够解决问题,更能保持一如既往的高质量,最大限度的排除了“人”的主观性。这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方法,这在当时对于大多数人还非常陌生。而从那时起,主管所领导胡仕友副所长就断言:“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武器装备综合性能提升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016年,35所“乘胜追击”组织了名为“基于人工智能的雷达目标分类识别”的创新大赛,汇聚众智,以实际行动探索研发模式创新。大赛邀请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实力出众的8个高校、自发组建9支队伍,用人工智能方法为8大类目标、198万样例提供智能处理解决方案。这也是国内首个面向武器装备领域的人工智能赛事,得到了军方与同行的高度关注。以本次大赛为基础,35所“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初步构建形成了技术领先、优势互补的外部合作研发体系。

2017年初,在军工业内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停留在兴趣小组的时候,35所基于20余年信息感知与处理专业技术积累和前期的实际应用,果断成立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室,这是航天科工集团首个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部门。短短两年内,该研究室已获得来自集团、三院等课题近10项,争取资金支持3000余万元。目前,研究团队已有员工24人,其中博士7人,平均年龄30岁,通过集团公司优才计划先后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引进博士3人,具备了系统设计、软/硬件实现、原理研究的全栈实现能力,为加速研发筑牢人才基础。

在民用领域,人工智能的技术价值转化则更快。在安防与信息、无人驾驶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在产品化方面起到了“制胜”作用。毫米波成像安检仪是35所安防与信息领域的代表产品,在国内最早完成同类产品研制,并最早打入市场。硬件系统日趋成熟,但危险品自动检测技术却仍与国际领先水平有差距。在这项技术国外封锁、国内存在瓶颈的情况下,35所选择自主研发,将攻关任务交给了人工智能团队。赵英海带领团队,依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把成功检测率提高到95%以上,将检测耗时由2.5秒缩短到0.7秒以下。这一堪称“换脑”的优化,确立了35所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绝对优势。“不仅IQ第一,而且能不断成长”,赵英海解释,35所安检仪可在不更改硬件的情况下,实现识别能力不断升级,“就像升级手机APP一样便捷”。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人工智能技术团队不蹭热点专注科研

AI人体安检仪采用智能隐私保护技术,根据男女性别不同安检员的操作后台也不同。中国青年网记者谢东樱摄

在这个团队里任副主任的张立平博士则钟情无人驾驶领域。这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带领研究团队两年内完成北京市科委课题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工程研制,行车记录仪大小的产品可以识别车道线、车辆、行人、非机动车、交通标识、典型障碍物等目标物。已在北京、长春、深圳、重庆四个典型城市进行了11000小时实况数据测试,数据规模超过100T,平均检测率指标98%,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作为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负责人,35岁的赵英海也已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专家。赵英海坦言“天时地利人和”,自己的专业契合了时代的需求、国家的需求,对于人工智能的热情得到了回应和支持。他时刻牢记主管领导胡仕友在研究室成立之初提出的要求:“不蹭热点,只看成果”,并用这个要求带团队,先后对3名博士开展岗位师带徒培养,多名技术骨干成长起来。在他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业内最新的专业书籍。对他来说,书籍不是装样的摆设,而是寻求问题解决思路和保持进取心的最佳助力。在他被行政会议、学术交流、技术论证塞满的日程里,仍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学习。

“趁年轻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赵英海时常这么说。问到如何定义“意义”,他回答:“把个人的知识与热情,用到提升国家的武器装备上,这就是干航天的意义和本分。”

看似神秘的航天,绝不隔绝于潮流、不孤立发展,他们不呱不噪,不蹭热点,用结果对标“领跑”目标,这就是航天人的“本分”。(中国青年报)

大家都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