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卫生计生委聚力做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三篇文章
发布时间:2018-04-25来源: 编辑:
2018年,通化市卫生计生委将以学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为总纲领,以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为总原则,聚力做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三篇文章。
持续深化医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有效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公立医院“五升四降三回归”的改革目标。“五升”即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提升,出院患者综合满意度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四降”即全市医疗费用增幅下降,控制在10%以下,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下降,大型设备检查检验收入下降;“三回归”即医院回归公益性、医务人员回归职业本位,药品回归治病本色。同时,进一步健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统筹推进“三保合一”改革,实现基本医保“六统一”;将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9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在所有公立医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不少于150种,县级公立医院不少于100种。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公立医院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全面推开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考核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逐步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更好地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成一个政府主导的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将医联体与健康扶贫、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联盟内就医“绿色通道”,打造优质的医疗资源“超市”。加
强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目录衔接,放开医务人员在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内执业限制。鼓励民营医院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及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畅通向下转诊渠道。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达到60%以上,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狠抓健康扶贫工程。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思路,狠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跟踪管理,务求措施到人,精准到病。压实“一人一策”责任,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要达到100%;全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政策,实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完善健康扶贫政策,拓宽兜底保障途径,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础上,推广“脱贫保”等商业补充保险新经验,确保整体报销比例达90%以上。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进优质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活动,提升基层就诊率和群众满意度。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乡村医生的“乡管村用”。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2018年力争再建成2个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现慢病防控示范区全覆盖。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拓展到14类55项,建设精神类疾病救治与康复中心。
开展全面两孩配套政策落实效果评估和调研,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打造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链条。增加产科、儿科等服务供给,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7/10万和5.5‰以内,为1.8万名7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视力筛查服务。
推进平安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整合城区院前急救资源,建设科学、高效、便民的“120”集成平台,着力打造通化医疗卫生服务品牌,培树通化名院、名科、名医。
持续抓好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千方百计提升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水平
推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差异化改革。争创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市,集中力量建设省级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着重解决好中医药发展供给质量和结构问题。鼓励医疗机构和患者优先选择中医中药治疗方案,在医疗机构实行中西医同病同价,采取中医治疗的由医保或新农合基金加付医院一定数额的“中医辨证论治费”。设立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明确门诊和住院由医保(或农合)按一定比例统筹支付。医保、农合基金报销向中医技术治疗手段倾斜,目录内的中药(不含中成药)实行全额报销,鼓励患者就诊首选中医、使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