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 美文:布谷声声
发布时间:2024-05-15来源:乡村掁兴网 编辑:姜成富
春末夏初,布谷鸟叫得越来越勤了。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能清晰地听到从窗外马路边的梧桐树上,还有近处的小山上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布谷声,在夜晚听到的布谷声更高亢、更空旷。小时候在乡下,大人小孩都喜欢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各种传说听起来五花八门,但是我一直偏袒于“割麦插禾、割麦插禾......”的这种说法,因为它与农村割麦插秧的忙碌场面是最应景的。而布谷鸟的叫声一直深深牵动着我的乡村情结。
小时候,每到三、四月间,躲藏在山林里的布谷鸟一声声地叫着:“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它是在殷勤地提醒乡村的人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到了!是的,地里的麦子黄熟了,该抢晴好天气收割进仓了;育在尼龙棚下的秧谷把子眼看着长高了,得把它们插到水田里去。布谷鸟一声声催着,村里的人们便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地头忙碌起来。
那个年代的这个季节,乡村小学照例会放一周农忙假。每天天刚亮,母亲总是把我们从梦中叫醒:“割麦罗,孩子们快起床,割麦、捡麦穗去。”乡村的孩子打小不懒惰,听到母亲的叫声,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揉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提着箩筐跟在母亲身后向麦田走去。经过垸里淑元婶的院前,看到她家那棵石榴树上开满了一树红艳艳的花儿。
等我们来到麦田,早起的父亲已把金黄的麦子放倒了一大片。父亲的身子在麦林里弯成一张弓,黄灿灿的麦穗里露出他那穿月白褂子的背影。他手中的镰刀还在不停地飞舞,发出一片沙沙声。放眼望去,家家麦田里大人和孩子都在默默地忙碌着。母亲放下手中的开水瓶,从
不过两三天的功夫,家家的麦子都在晴好的天气里收回家了。第一批麦粒儿下来,母亲总会迫不及待地淘晒一些,扎出雪白的面粉,吩咐我们去山上掐些桐树叶子回来,洗尽,铺在蒸笼里,再放上做好的生面馒头,用大火蒸。望着母亲捂上蒸笼盖子的那一刻,我总是忍不住要流口水,不过生生被我吞到肚子里面去了,女孩儿流口水总是不好看的!
插秧是个赶趟儿的活儿,一旦天下雨了,田里的水蓄够了,秧苗就得赶紧插下田去。插秧的时候是很有阵势的——几十人在水田里一字儿排开,插秧人左手握秧把子,右手从秧把子中均匀地抽出三四根秧苗,一窠窠秧苗插下去,一行行秧苗横向纵向排列齐整,绿油油的秧苗把阳光下泛着波光的水田打扮成一件好看的艺术品。那时节,布谷声声,麦子飘香;村野地头,笑语喧哗。“绿遍山原白满川,杜宇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田又插秧。”翁卷的《乡村四月》描述的就是记忆中乡村里割麦插秧的生机画面。
家家把秧苗都插上了,人们终于松了口气。黄昏,劳碌了一天的父亲、母亲搬了凳子坐在大门口。母亲疲惫地倚着门框同隔壁的自恒叔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庒稼的事儿。这时山上布谷鸟又一声声急切地叫起来:“割麦插禾、割麦插禾”,母亲便说:“你这布谷鸟儿,秧苗都已经插上了呢,还催!”母亲的语气似是愠怒,却分明透着欣慰和自豪。
作者简介
姜虹,湖北英山人。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乡村》杂志社认证作家。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散见于《长江丛刊》、《湖北日报》、《参花》、《鄂东晚报》、《中国乡村》、《人民日报有品质新闻》、《黄冈日报》、《楚天文学》、《上海文苑》等报刊杂志。
责任编辑:姜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