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盐茶古道调研取得突破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2-10-10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十万大山青又青,摘担茶叶送北京。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广西骆越文化 研究会破解古本《山海经》“神荼”“郁垒”千古之谜,开发的骆越防疫古茶骆浦 祖茶被选送进北京,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党的二 十大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骆越祖居地扶绥盆地有一条穿越十万大山到防城江平的盐茶古道,这是古骆 越人最早开创的向海而兴之路,由于种种原因,这条古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 之中。今年初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开展骆越盐茶古道的 调查研究。参加调研活动的专家发现,穿越十万大山四方岭的骆越盐茶古道是一 条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古道。著名的有郝佐驿站古井遗址、姑辽驿站古泉遗址、 印天池古骆越祭天之坛遗址、浦茶坳古寨城遗址、私盐坳遗址、扶隆隘遗址等。 从印天池边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祭祀礼器分析,这条盐茶古道至少在 4000 年前 就已经开辟。古道驿站边上还遗存着三千年左右的栽培古茶树,据农业部的专家 测定和编号的 1 号古茶树年龄就有 2800 年。四方岭自古以来就是野生茶资源丰 富的山脉,最高峰壮语叫蕾烟泰,“蕾”意为土岭,“烟”意为乱丛,“泰”是茶 的骆越语古名,现在的黎族等骆越民族后裔仍然把茶称为“泰”,“蕾烟泰”意为 茶丛岭。
扶绥祖居地根祖女阴岩画
骆越祖居地发现旧石器时代稻谷舂臼
四方岭骆越盐茶古道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鬼文化的遗存特别令人惊 异。壮族民间称古城遗址为“圩防”或“四防”,四方岭壮语的意思就是“鬼城 岭”。扶绥盆地进入四方岭的地名古称“绥渌”,意为山谷中的城,也 叫“东门”, 意为森林中的大泉。这个大泉就是印天池。印天池也叫“叫汪”或“叫朔”,意 为“潭坳”,是四方岭的核心人文景点,附近山口有一个“华光大帝”庙,华光 大帝是民间传说到地狱救母杀鬼王的大神。古道上的上思城古称“思明”,“思” 也写作“四”,意为城,“明”也写作“芒”,是壮语“鬼”或“神”的古称,“思 明”就是“鬼城”或“神城”。盐茶古道的海边终点有“防城”和“芒街”,也是 骆越民族鬼文化的遗存。
骆越人求雨的古祭坛“印天池”
印天池发现的古祭祀石器
四方岭上的华光大帝庙
古道因穿越十万大山和四方岭,旅途险恶,古时瘟疫猖獗,民间传说走古道 是过鬼门关。古骆越人发现十万大山中有两种神奇的树木分别叫 “浦茶”和“垒 木”,可以防治瘟疫,当地民俗还用“浦茶”和“垒木”驱鬼镇邪。骆越后裔民 族称祖母王神为“浦”(民间俗称龙母),“浦茶”就是“婆茶”或“龙母茶”,传 说喝“婆茶”能治百病。民间习俗用“婆茶”和山姜水灌鼻以防瘟疫。古籍记载 “骆越之人相与鼻饮”,说的就是这一习俗。“垒木”是出产于古骆越地的一种珍 贵奇木,入水能百年不腐,家有“垒木”能驱邪防病。古道上的村镇如今仍遗存 喝“婆茶”治病,用“垒木”做门驱邪的习俗。
浦茶坳盐茶古道
古道驿站遗址
千年古树茶
十万大山万年木垒木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开展骆越盐茶古道研究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就 是破解了古本《山海经》所记载的“神荼”“郁垒”鬼文化的千古之谜。汉代著 名思想家王充在他的名著《论衡》引古本《山海经》记述:“沧海之中,有度朔 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 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神荼”和“郁垒”是上古时代著名的门神。“神荼”又叫“大路”或“余与”, “大”古音读如“泰”,是茶的骆越古称,“路”就是“骆”,“大路”就是骆越茶。 “余与”中的“余”在骆越古语中意为“药”, “余与”就是“相与鼻饮的药”。 “郁垒”中的“郁”是骆越地的古称,“垒”就是十万大山特产的垒木。“郁垒” 就是骆越垒木。“度朔之山”的“度”是“门”的意思,“度朔之山”意为“天池 门户”之山。十万大山村落中有一种叫“天桃”的果树,高达 20 多米,也和古 本《山海经》所记载的大桃木相似。看来古本《山海经》所记载的“度朔之山” 就是十万大山的四方岭。骆越人的防疫习俗传到中原就形成了用“神荼”“郁垒” 做门神驱邪安宅的习俗。
汉代古墓砖画中的门神“大路”(骆茶)和“郁垒”形像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文化研究成果为民族医药的创新开发提供了重要的 学术支撑,我国的权威医药专家对浦茶、垒木做了全面的测定,证明浦茶、垒木 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抗病毒高场能元素。广西骆越研究会的民族药专家在南宁高 新区医药产业园区开发出骆浦祖茶、骆越擂茶、骆越滴鼻液、骆越军茶等民族医 药防疫创新产品,引起了北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骆浦祖茶被选为专门礼品送 上北京,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为党的二十大召开作出了自己的特别贡献。
采摘古树茶
中华保健第一茶骆浦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