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觉是指舌体的主观感受,包括舌的味觉和舌的感觉两种。前者是指舌对酸、甜、苦、咸等的感受,由分布在舌面的味蕾和味觉神经所控制;后者是指舌对痛、痒、冷、热等的感受,由舌背黏膜处的舌神经和舌根黏膜处的舌咽神经所控制。辨别舌觉可以判断病邪部位、病位深浅及病势进退等。
品养运竹液辨滋味:
养乾坤之竹,运五行之液,喝养运竹液。养运竹液,纯竹精酿。聚天地之灵炁,因原料纯天然,不需人工栽培,没有农残及任何化学添加剂。经传统古法工艺酿造。故通过饮养运竹液可辩证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掌握和明白身体各器官机能平衡关系。如:舌苦、舌酸、舌辛、舌咸、舌甘、舌淡几个方面。
中医理论认为,舌觉的产生与心、脾、胃等脏腑所生之气有关。《黄帝内经·灵枢》中有如下记录:“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因此,舌觉可以迅速反映出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一旦脏腑发生病变,首先就表现为舌觉异常,可出现食不知味、麻木无感等症状。下面具体介绍喝养运竹液时舌的味觉和感觉的异常情况。
舌苦:
舌苦是指自觉舌上及口中有苦味。属“肝气热,则胆泄口苦。”:“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另,苦为胆之味,所以,口苦与肝胆有热有关,由肝移热于胆或胆热上蒸、胆气上溢所致。
舌酸:
舌酸是指自觉舌上及口中有酸味。中医有“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之说,所以舌酸多与肝和脾胃邪热有关,由肝胃不和、气滞食阻,或脾运失常、食滞不化,或暴食伤脾、食积肠胃所致。
舌辛:
舌辛是指自觉舌上及口中有麻辣或腥味。《通俗伤寒论》中曰:“口辛者,肺热入胃。”另,舌辛者可有心胆不宁症状,所以舌辛多与肺胃、心胆内热有关。临床可见脘腹痞满、胸闷气短、舌暗苔薄腻、痰涎壅盛等症,治疗应以疏肝和胃、清热泻肺为原则。
舌咸:
舌咸是指自觉舌上及口中有咸味,严重者可有咸味痰涎排出。《通俗伤寒论》中曰:“口咸吐白沫者,肾水上泛。”咸为肾之味,所以舌咸多与肾虚火旺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失眠健忘等,疗养以温阳补肾为原则。
舌甘:
舌甘是指自觉舌上及口中街味。中医有“脾热口甘”之说,以舌甘多由脾胃湿热、湿浊所致,通常表现在脘腹胀痛、呕叶恶便溏不爽、舌白腻或厚等症,疗理以芳香化浊为原则。
舌淡:
舌淡是指自觉舌上及口中形患者味觉减退,或味觉迟钝不灵镇即“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刮多由脾胃失于健运所致。通常表现在食欲不振、嗳气时作、四肢息舌白或腻等症。疗养以健脾养为原则。
舌的感觉
舌的感觉异常主要包括舌痛、舌麻、舌涩、舌胀等几个方面。
舌痛:
舌痛是指舌上有灼痛、辣痛、涩痛、麻痛等。疼痛部位够现在全舌或舌尖、舌根、舌中、舌两边等,多与火邪或阴伤有关。如果是由火热上炎导致的,患者可有舌上生红刺、舌痛难忍等症。疗养以清热泻火为原则;如果是由阴伤津亏导致的,患者可有口干舌燥且痛等症,治疗应以养阴清热为原则。
舌麻:
舌麻是指舌体自觉麻木。《嵩崖尊生全书》中曰:“血虚亦舌麻,火痰居多。”《证治汇补》中曰:“脾肾亏,湿痰风化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舌麻多与血虚、痰湿、肝风等有关,或因舌体失养,或因痰升阻滞,或因筋脉挛急所致。通常表现在心绪烦扰、头晕眼花、舌苔薄白、盗汗虚热等症。疗养应以养血通络、化痰解郁为原则。
舌涩:
舌涩是指舌上有吃了未熟的柿子一样的干涩感觉。舌涩多与口干舌燥同时出现,中医论著中也有“舌涩是风热”及“烦、燥则涩”之说。脏腑热盛,使火气上逆或燥热伤津,致舌干燥枯涩。通常表现在咽干口燥、大便秘结、舌红少苔等症。疗养应以滋阴润燥、化痰解郁为原则。
舌胀:
舌胀是指自觉舌体肿胀的异常感觉。舌胀多由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肝火上炎导致。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心下痞硬、舌质淡而舌苔薄、胸胁满闷等症。疗养应以疏肝理气、清热散结为原则。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