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青海玉树,援青干部马晨在草场查看牦牛生长情况。
8月14日,青海玉树,援青干部张磊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和其他援青团队成员一样,在抵达青海玉树的第一天,张磊就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头疼、胸闷、失眠、身体抵抗力下降……来玉树第三周,张磊全身暴发了严重的荨麻疹,他不得不从玉树返回北京进行治疗。输了一周液,病情有所好转,他就决定返回玉树继续进行援青工作。
张磊的这段经历只是北京援青干部人才各种经历的一个缩影。
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委员、玉树州委组织部长马晨介绍,自2010年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十年间,北京已经派出先后四批、共计176名援青干部人才来到青海玉树进行支援工作。十年来,北京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30.7亿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324个。
今年4月,玉树一市五县顺利完成摘帽任务,全州12.97万贫困人口脱贫。
最大的问题是高反
2019年7月,时任北京市密云区发改委副主任的张磊,被组织选派为北京市第四批援青干部团队专职人员,并担任青海玉树指挥部项目部部长、玉树州发改委副主任。
马晨介绍,目前在玉树的第四批援青团队成员共有38人,其中包括28名干部、10名专技人才(医生、教师各5名)。
就像其他援青团队成员一样,在习惯了低海拔地区的工作生活之后,初次来到平均海拔4200米的玉树这个高原地区生活,都会有多多少少的高原反应,“很多人都有头疼、失眠、血压升高、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常备着治疗药物。”张磊说。
“高原缺氧还导致我平时记不住事,老忘事,这可能是我们援青团队每一个人共同的难题。很无奈,我只能随身带着笔和本,把需要做的工作全记录清楚,平时经常翻出来看看。”
对张磊来说,最终“压垮”他的是来玉树的第三周,全身暴发了严重的荨麻疹。
虽然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张磊会偶尔出现荨麻疹的症状,但都是轻微的、局部的,全身暴发严重的荨麻疹是第一次。
由于病情较重,张磊只能从玉树返回北京治疗。输液一周后,病情终于有所好转,他便立即返回青海玉树进行援青工作。
施工要抓住短短四五个月的黄金期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援青干部人才在玉树期间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均被安排在州政府机关干部中转房入住。
“和前几批援青干部人才相比,我们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很多,由以前的帐篷、板房,搬到了50平方米的宿舍,并且还安装了供氧设施。”张磊说。
在中转房内,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加湿器、电暖气、洗衣机等设施,整个公寓也安装了制氧系统,卧室内安装了弥散式的吸氧装置。
“当地和北京配合,可以说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援青干部人才做出了最好的保障。”马晨说。
对援青干部人才而言,逐渐适应高原生活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在当地的本职工作。张磊所负责的项目部,主要工作就是与当地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北京市和结对区援助资金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在玉树工作和在北京工作有非常大的不同。”张磊说,在北京实施项目受季节、温度影响不大,但在玉树实施项目时高寒天气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暴雨、暴雪、冰雹等高原极端天气也时有发生。
他介绍,玉树州共一市五县,玉树市、囊谦县、称多县为东线,县城中心区海拔4000米以下,施工期为每年5至9月;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为西线,县城中心区海拔4200米以上,施工期为每年的6至9月。“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短短的施工黄金期,督促和指导项目单位在此之前必须把开工前的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项目部建立“三检查四协调”工作流程
困难因素不仅有高海拔,还有低温。
张磊介绍,今年5月,玉树地区的气温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夜间最低温度基本在0℃以下,致使部分地区援建项目开复工滞后。
今年,是脱贫攻坚和“十三五”援建项目收官之年。坚持首善标准,高质量完成援建任务,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援青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为此,北京援青团队与州对口办制定援青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改变以往以召开项目调度会和填报项目进展情况为主的工作方法,由指挥部项目部牵头,召集州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督导组,每月下旬直接下到项目施工一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张磊介绍,经过对近年来援建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项目部建立了“三检查四协调”的工作流程。“通过我们四批‘援青人’与玉树州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援建项目建设,10年来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30.7亿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324个,实现了对口支援项目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规范,助力全州12.97万贫困人口脱贫。今年4月,玉树一市五县顺利完成摘帽任务。”
■ 延展
北京援青十年:从“有限输血”转变为“无限造血”
“今年是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第十年,从2010年开始,已经有先后四批、共计176名援青干部人才来到了青海玉树。”马晨介绍。
2010年1月,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确定北京对口支援玉树。
2010年玉树“4·14”地震发生后,当年6月,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成立,全面拉开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序幕。
“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十年来投身于玉树的各项事业,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玉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马晨说。
马晨介绍,伴随着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工作经历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三个阶段,北京援青工作也实现了多方面的转变:从“北京恩人”转变为“北京亲人”,藏汉一家、共融发展;从硬件配套转变为软件提升,环境改善、素质改良;从“交钥匙”转变为“交支票”,聚焦发展需求,激发内生动力;从“有限输血”转变为“无限造血”,良性循环、良性发展;从单向受援转变为双向受益,创新援建格局,打造北京模式。
在马晨看来,北京的援青干部人才不仅坚持了首善标准,还发扬了首创精神。如今,随着玉树全面脱贫摘帽,北京对口支援又站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开始了新一轮援青之旅。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