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记者 胡生敏)2元一把的小葱、3元一捆的韭菜、5元一瓶的鲜牛奶、7元一碗的凉面……近日,海东市平安区水井巷内的小摊位格外热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海东市精准有序放开“地摊经济”,“复活”街边小店,让城市的“烟火气”逐渐回归。
今年以来,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惠企政策成为市场主体在复工复产中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持续优化服务举措,打出解困“组合拳”,为落实“六稳”“六保”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市划定“早市”“夜市”16处,设立地摊经营户1776户。其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划定地摊4处,设立地摊经营户达500户,纾解了低收入群体、无业群体的就业困难,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市场。
走进平安区平安坊·古驿步行街。在鲜红的灯笼点缀下,复古木式建筑、河湟特色摊位错落有致,整齐有序排列。进入步行街,小吃、潮品、烧烤、海鲜、富硒特色产品一应俱全,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整个街市十分热闹。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市众多行业倍受打击,为切实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活跃市场主体,海东市着力开拓思路,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城市繁华地段设置摊位,统一经营地点、统一制作摊位、统一服务管理,多措并举助推地摊经济有序发展。
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海东市通过加强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经营许可信息共享查询,强化联动执法等措施,努力实现信息共享、品牌互认、执法互助、联合打假的一体化市场秩序机制。积极打造食品安全地方品牌和示范景区,采取食品安全分级分类监管、远程智慧监管,稳步实施餐饮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努力使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等一批品牌提档升级,逐步成为全市特色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