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
刻画当代中国军人形象,一直是我萦绕心头的情愫。一次次深入基层部队的所见所感,一次次近距离接触的心灵震撼,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坚韧朴实、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意志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坚定着我内心的简单想法——用画笔记录他们。
我理解的绘画创作不单单是解说性、叙述性的,更应该能反映精神层面,可以是一个瞬间亦或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画面,是作者被感动后经过主观理解而形成的作品。因此,我的军旅题材创作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绘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创作的作品多为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往往以人物的瞬间状态来反映、揭示其内在丰实的精神世界。
现在的战士多是“90后”、“0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最追求自我、彰显个性的一代人,但是在军营这个特殊环境里,他们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内心自由与外在紧张之间的冲突与平衡正是当代军人精神生活的主题。
油画作品《骄阳》正是表现这样一种精神世界的作品。画面描绘的是烈日下,演习归来的途中,战士们虽然十分疲惫,但却用力喊着口号的场景,表现的是当代军人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仔细看去,行进的队伍虽然整体上是整齐划一的,都做着同样的行进动作、喊着同样的口号,但是每个战士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性格和情绪呈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不一样,那么的独一无二。因此,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我更加关注如何在统一中寻求差异化表现,有意在每个形象的光线、表情、细微动作、道具等上面做了相应区分,力求画面在整体基调下一人一面的效果。
构图上,《骄阳》当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上方没有留多余空间,为的是表现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感,好像口号声已冲出画面,不断向外冲击着一般。
同时采用仰视的角度,将地平线压得很低,以此更好的凸显人物形象。因为战士们穿的是迷彩服,本身就比较“花”,所以我用简单的天空和大地作为背景,去掉了白云和地面的其他事物,在天地交界的地方,一排整齐的军用汽车从右至左贯穿起来,使画面一气呵成、更加整体;颜色上,采用饱和的色彩,将蓝天和黄土概括起来,营造一种烈日下热血沸腾、沙场点兵的演练氛围;人物塑造上,力求产生一种粗犷、结实的质感,增强作品绘画性。
油画作品《我们一起面对——援非抗击埃博拉》是为文化部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创作的作品。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该报告文学讲述的是我军医疗队2014年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经过和感人故事,这正是我们国家担当大国重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标志事件和充分体现。经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到曾经执行援助任务的医院采风,了解到我们的援塞医疗队不但深入一线在医疗救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也为当地医务人员拓展医疗知识和提升防护技能进行了许多相关培训,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感染几率。
鉴于以往反映援非医疗队救治病患的作品已有不少,因此我决定创作一幅反映援非医疗队专为当地医务人员和民众普及预防知识、培训防控技能方面的作品。考虑到非洲特有的人文特点,构思初期,设定这幅作品想要达到的整体画面效果是色彩丰富、黑白对比强烈、人物形象鲜明的,可以让观赏者在自然状态场景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画面处理上,以中国的两名军医为中心,其他人物视线都以这两个人为焦点汇聚,以此来突出中心。运用明暗、色彩、繁简等对比增强绘画性,每一个人物设计上都有各自特点,为了使画面更有空间感,专门设计了近景中景远景的人物。
回首一次次的创作过程,深刻领会到什么叫“事非经过不知难”。期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总会不时出现,比如模特和道具资料收集的问题、拍摄素材、场地借用的问题、绘画技法和材料合理运用的问题等等,这一切都要想尽办法解决。想要创作出更有新意、更有艺术性的作品,不光在绘画技法上要游刃有余,还要对所创作的主题在初期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构思阶段发挥空间才可能更大,思路才能更加开阔。
画家简介
1982年出生,吉林长春人。
200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
2012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军旅美术创作(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参加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