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李玉娇 通讯员 韩世花
走进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寺台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昌盛家,农家小院里整洁干净、清爽惬意,一朵朵牡丹花争相盛开,一垄垄蔬菜生机盎然。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昌盛看上去精神抖擞,正在打理蔬菜园。
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卸任后,闲不住的王昌盛思谋着要做点啥。看到贫困户一家家脱了贫、摘了帽,他内心由衷地高兴,但是村里的一部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依然是他最牵挂的,他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尽一份绵薄之力。
思前想后,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种植洋芋。说干就干,他在古城乡沙卡村、北村流转了20公顷山地,成立洋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将30户脱贫户、残疾人家庭吸收到专业合作社中。他向平安区农牧局申请了部分地膜和种子,从起垄、施药、铺膜、点播、种植等每个环节,对种植户进行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起,30户脱贫户、残疾人家庭每户靠洋芋种植增收3500元。同时,他经过多方联系,每年春季从甘肃、临夏拉运沙柳苗,组织村里闲散劳动力种植沙柳苗,解决了闲散劳动力务工问题。2019年,他又承包了本村2公里的道路沿线区域,进行花卉种植,雇用10个固定残疾家庭劳动力从事翻地、种植、浇水、除草工作,增加了残疾家庭的收入。
除了想方设法让困难群众增加收入,退休后的王昌盛总是惦记着身边的困难群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平安区敬老院内五保户及残疾老人平时爱吃洋芋,但敬老院经费有限,他马上从自己种植的15亩洋芋地中,挑出60袋最大的洋芋雇车送到敬老院,并决定每年无偿为敬老院供应洋芋。从2009年至2019年十年间,他每年向平安区敬老院无偿供应60余袋洋芋,从未间断。
他说:“看着这些老人们天天有洋芋吃,我也特别高兴,至少能证明我还有价值,还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将义无反顾再给他们免费送十年。”
这些年,王昌盛一直走在敬老爱幼、扶危济困的路上。他还主动担任寺台村老年协会会长一职,从企业及相关单位争取资助资金,组织全村老人、残疾人开展活动,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他还积极调解村里矛盾纠纷,要求老人们带头弘扬乡风文明;2019年,他又承担起为三合镇503位老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工作,督促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人们洗衣做饭、洗头理发,打扫室内外卫生。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正是王昌盛晚年生活的写照。退休后,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挥余热。村民们都说,这样的老支书有正能量,为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