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龙 带村民脱贫后还要继续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05-23 05:22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新京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马天龙在扶贫车间内。因为村里有不少妇女,建这个车间吸纳村里的妇女,让她们不出村也能赚一些钱。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扫码可观看马天龙专访

  建扶贫车间,指导村民畜牧养殖,在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的带领下,一度贫困的西坪村,如今村里通了硬化路,大多数村民也已经住上了带小院的新房子。

  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群众没有外出务工。针对这种情况,马天龙还组织扶贫车间的员工紧急制作了10万个应急口罩。

  目前西坪村全村贫困发生率已降到了1.33%,还有5户24人未脱贫。马天龙说,脱贫并不是终点,脱贫之后还要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这几年,我们村大力发展饲草和养牛产业,目前有两个专业合作社,牛存栏200多头。有一个扶贫车间,吸纳了40多名妇女就业。村里每年组织输转务工人员在150人左右,还有400多人自发在外经商或务工。到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

  我们村现在脱贫了,但脱贫之后还要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把脱贫的成果巩固下来。我还希望把甘肃的每个乡村都打造成美丽乡村,把外地的游客带进来,把当地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做大做强。——马天龙

  谈疫情

  疫情期间带领村民赶制10万个口罩捐给医院

  新京报:为什么想到制作口罩?

  马天龙:疫情严重的时候,临夏曾被列为中风险地区。由于当地没有口罩生产力,我们整个广河县的医院和卫生院都买不到口罩。基于这种口罩紧缺的情况,我就在工厂里组织村民制作一次性口罩。

  生产出来的口罩大部分都捐给了医院和卫生所,自己村子里用的倒不是特别多。

  新京报:当时口罩是如何制作的?

  马天龙:当时受限于条件,我们只能制作老式的纱布口罩。那个时候原材料也非常紧张,我们最开始是用纱布来制作,广河周围的几个县,每一个我们都去找过原材料。后期白纱布也没有了,我们就用做衣服的白布。

  原材料拿回来之后,我们就在车间里制作口罩。口罩制作完成之后,再拿到县医院进行集中的消毒。消毒之后,再捐到县政府,由县政府分配到各单位。疫情期间,车间总共做了有10万个口罩。

  新京报:扶贫车间原来是做什么的?现在恢复生产了吗?

  马天龙:我们这个车间本来是个服装厂,厂里的员工都是村里的村民,规模在30人以上。最初建这个厂子也是用来扶贫的,因为村里有不少妇女,家中男性外出务工,我们就建了这个车间,吸纳村里的这些妇女,让她们不出村也能赚一些钱。

  现在车间已经恢复了生产。我们现在会接一些校服、迷彩服之类的活来做。

  谈脱贫

  发展畜牧业 建扶贫车间 全村贫困发生率降到1.33%

  新京报:带领村民脱贫用了哪些方法?

  马天龙:我们这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扶贫工作开始之前,村子里的整体条件都比较差。自然条件恶劣,致富渠道狭窄,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为生。

  根据当地的习惯,我们开始指导村民进行畜牧养殖,发展草食畜牧业,主要是养牛和羊这些比较适应当地环境的动物。另一方面就是建扶贫车间,把妇女吸纳成劳动力。

  但光是产业还不行。要想富,先修路。原来我们村里都是土路,即使是养牛养羊,没有路的话,牲畜也是既运不进来,也运不出去。我们利用了一段时间把村里的土路都改造成了硬化路。

  现在,我们村的学校、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已改建完毕,电网改造全面完成,自来水入户率、村社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新京报:现在村民们的收入情况如何?

  马天龙:现在全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33%,目前还有5户24人未脱贫。除了1户政策兜底外,其他4户都有人在工程队务工,他们脱贫不成问题。

  这几年,我们村大力发展饲草和养牛产业,目前有两个专业合作社,牛存栏200多头。有一个扶贫车间,吸纳了40多名妇女就业。村里每年组织输转务工人员在150人左右,还有400多人自发在外经商或务工。到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

  谈建议

  继续关注农村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文化旅游

  新京报:今年的两会,准备了哪些建议?

  马天龙:因为一直在农村工作,所以我的建议比较关注农村、农村的生活。今年我主要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和提升乡村文化旅游。我们村现在脱贫了,但脱贫之后还要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把脱贫的成果巩固下来。我还希望把甘肃的每个乡村都打造成美丽乡村,把外地的游客带进来,把当地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做大做强。

  新京报:怎么看待人大代表这个身份?

  马天龙: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我一直在走访调研,最自豪的是呼吁解决了广河县上学难的事情。

  之前的走访中,我发现,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不少山区群众搬到县城安居,孩子上学成了难题。去年3月,我提出扩建广河一中城东分校的建议,4月该项目就动工,估计今年秋季能交付使用。这个学校能容纳1800多名学生,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来的学生,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今年我还准备了《关于加快临夏民用机场项目进程》《把临夏至定西铁路项目列入‘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调整G1816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兰州市北至临夏市段路网布局》等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通过审议,我的使命也就圆满完成了。

  新京报记者 应悦 马骏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