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湖南这片天地里,曾经有史前文明的高地;后来沉寂下来,又成为中原政权防范南越国的边疆;到了汉代,还是失宠妃子生的儿子能得到的卑湿封地;从初唐开始,湖南突然热闹起来,尤其是潭州。和平时期因岳麓山上道林寺的“四绝堂”,让前来赋诗、修行、求学的人络绎不绝;而安史之乱后直到五代,由于分裂、平叛、统一、削藩、起义,战争与和平持续交错,北方的移民就更多了。不但有上层社会精英、读书人,还有身怀一技之长的手工艺人。而他们要来湖南要来潭州,就一定要经过洪家洲。
大量拥有高超烧窑技艺的工匠,移民到洪家洲
自安史之乱开始到五代的北方人口南迁,湖南和蜀中一样都是接受了北方移民的重点地区。葛剑雄主编、吴松弟撰写的《中国移民史》第三卷从唐宋文集中的墓志铭和神道碑统计:鄂州(今湖北武昌)和澧州(今湖南澧县)为当时移民最多的州。而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两阶段乃至五代,有不少移民定居潭州(今长沙),唐末随马殷迁入湖南的上层移民也大多居于此地。我想这些数据只是对有身份的人的统计,并不包括大量的平民移民。
在这些熙熙攘攘来潭州的人群里,有杜甫,有李龟年,有马殷等名人,也有很多拥有高超烧窑技艺的工匠。当杜甫一边乘着帆船一边作诗打卡,从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进入湘江后不久,就会经过一座宛如一条龙卧在江中沙洲,那时洲上应该无人烟。行至此洲,船夫也许就会告诉杜甫,“潭州就要到了”。这座航道上的航向标一样的无人沙洲,就是今天的洪家洲。
杜甫只在铜官渚守风,等风转向就继续升帆踏上征程,他有朋友要去拜访。而那些窑匠们,就往往在这附近的码头下船,去当地的龙窑作坊一展身手。一定也还有一些读书人和画师,跟着他们下了船,用盛唐气象滋生的修养和中原地带蓄积的大气,感受着楚文化的瑰丽神奇和沿途的秀美风景,用一支笔,带着新的感受,继续在瓷器上书写唐诗和绘画着影响全世界的艺术线条。移民们,在这里继续用自己的勤奋和特长,换取安身立命的新契机。而潭州乃至湖南,则在悠然而绵劲的唐风里迎来了经济与文化大放异彩的新契机。这其中诞生过多少灿烂还不能说已然被世人全面认知和感受,而就在洪家洲附近又借石渚湖、湘江航道远达波斯湾火遍全世界的长沙铜官窑,因为器质的稳定,幸运地留存了绝代风华,无可辩驳地成为了其中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洪家洲如观景阳台,在这里可一览四山
无论是在循着郦道元的《水经注》寻找始终成谜的铜官山的路途上,还是在觉华山下经过,我无数次看到过洪家洲,最开始也以为它不过是路边普通的风景,这样的洲在湘江的长沙段上有近20个。直到有一天想起,我若跟杜甫一样从乔口、铜官渚去潭州,我会看到什么?于是在一个风劲日丽的中午,驶过那条从江水里涌出来的水泥路,我终于如愿登上了洪家洲。
这一登不要紧,我发现了洪家洲普通外表下掩盖的绝妙之处。经过一段不可名状的小路,再经过一个小小的龙王庙,我来到洪家洲航道的另一面。在靠近湘江右岸陆地山体的这一边,瞬间被迎面而来的景观所震撼,差点激动得掉下眼泪。如果说书堂山是我的书房,山为书房风穿堂,那洪家洲就是我的阳台,而且是观景阳台。站在这个江洲巨幕观景台,我可以一览四山,觉华山、书堂山、麻潭山,甚至还有洲尾对岸那隐约成谜的铜官山。为了不让眼泪真的掉下来,我索性就地躺下,躺在洲上江畔的阳光里,想着杜甫初次看到它们的感受。
“无宝不登洲”,传说洪家洲的下面有只金鸭子,它始终妥妥地驮起了这座宝洲,让湘江水从来没有淹没过它,也给了400年前远道而来的移民一方栖息之地,并以打鱼和种植蔬菜为生。曾经有310多户人家、1200多人、261栋房子的洲上,目前已大多拆迁,只留下了洲首到洲尾正好7华里、2200多亩面积的沙洲上,有600多亩人工栽种的杨树林,依然伫立在江风里看云观山、看日出赏月落。我和当地的人交谈,收集了关于洪家洲的一些俗语。“你这样舍命地工作,要赚那么多钱干什么,是想买下洪家洲吗?”当地这样经典的俚语句子,我希望它不要随风而去,它应该和典籍一样,被人知晓。
案头的书,眼前的风景,耳听的故事,独立的思考,不懈地行走,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洪家洲给我的惊喜和启示。
文、图/溪客(专栏作者,插画师,摄影师)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人员公示|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532863398@qq.com 电话:0311-85255985 手机号:0311-85255985 10311-85255985
ICP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2021005491号-1
Copyright© 2021 thxxww.com.All Rights Reserved